原标题:珍贵影像曝光!“中国第一工人新村”曹杨新村开始成套改造,6多年前老劳模住进去时是怎样的?
上海1位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代表
它是上海第一个专门为工人搭建的住所
也是第一个能工人享受惬意生活的地方
1951年1月8日的《解放日报》上这样写道:
本市人民政府为贯彻“市政建设为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首先为工人服务”的方针,在本市第二届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后,经过将近半年的调查研究和计划,已在今年九月间开始在沪西工厂区附近曹杨路兴建“曹杨新村”工人住宅。
而是用了美国人在1929年提出的“邻里单元”理论
房屋顺着道路与河流走向呈扇形排列
图片来源:解放日报 1952年7月6日
今日曹杨新村,仍能看出当初的规划思路
图片来源:解放日报 1952年7月6日
让从“滚地龙”“茅草屋”里来的工人及家属
故事片《他们怎么过日子》中住在曹杨新村的兄弟俩离家上班
1、 在工厂中从事技术创造发明、合理化建议、对生产上有显著贡献者,生产上一贯带头的优秀先进工作者。
2、 工龄较长的老年工人,生产上一贯积极,住房情况特别拥挤之职工。
全国劳模、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
原先居住的里弄会举行盛大的欢送仪式
居永康是从苏北随着父亲来到上海的,因没有地方住,就一直住在一条破船上。他1岁就进了工厂当学徒,后来去了寅丰毛纺织厂,是厂里最早的一批工人之一。此后他一步步自学,兢兢业业,成了厂里技术过硬的机修员,也在厂里收获了爱情,厂里还给他安排了新家。
居永康一家曾经住在一艘破船上(曹杨街道提供)
搬入曹杨新村的居永康一家(曹杨街道提供)
还出现了解放日报“庆祝建国十周年画刊”上
逛完还能顺路去曹杨影院看一场电影
到新华书店曹杨新村门市部买几本书
1952年8月,曹杨新村的居民们趁着假日,到工人消费社购买衣料置办新衣。
1952年7月3日,一名工人刚刚走出曹杨新村内的公共浴室。
新郎用自行车驮着新娘从大街小巷经过。
1952年7月1日,工友们凑在一块儿在草地上下棋。
曹杨公园、长风公园、兰溪青年公园
这些年来,曹杨新村改建修缮过多次
1962年,48幢房屋由两层加建为三层
1979年,加建两幢三层砖混结构单元住宅
卫生间虽然分割成独用,却没在套内
无论是“一大间”,还是“一大间一小间”
2013年加装了马桶,但还是放在大门外
她十分期待“独门独户”的成套改造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勘察设计和居民签约
曹杨新村新一轮的改造已于近日启动!
根据设计,本次改造在“注重保护与传承历史风貌、恢复历史建筑原貌、遵循原有城市肌理”的总体原则下,保持南立面历史风貌不变,减小北立面内凹尺度,重新布局楼梯通道,放宽放缓踏步,并对公共厨房、卫生间、楼梯的空间布局进行调整,改造后给予每户独立厨卫。
改造后的实景样板房,设计师会根据每户不同的情况进行设计
我们关注上海的一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产业招商/厂房租售:
或微信/手机: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凯发k8国际官网的版权声明:本文由上海厂房出租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凯发app官方网站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