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admin 2022年11月15日 产业新闻 54 0

  上海产业结构变迁(近代至05年)

  上海产业结构变迁(近代至2005年)近代,结构,变化,近代上海,结构变迁,2005年,结构近代,上海市,产业结构,结构变化

  上海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产业结构变迁(近代至2005年)姓名:****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经济史指导教师:**诚2007060摘要上海产业结构变迁(近代至2005年)在80年代放权让利改革之后,我国各地区在区域竞争中,都采取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转换。然而并没有一个适合于区域产业政策的理论基础,大多依据国家产业结构理论,直接提出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要实现重工业化和服务业化,并据此提出相应的产业政策,对产业政策效果也缺乏论证。因此,本文将对具有明显区域特征的上海的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作近代至今的长期考察,以探讨区域产业结构的决定性因素及演变规律,为区域产业政策奠定合理的理论基础。本文将近代至今的上海产业结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近代,从19世纪末到1949年,这一阶段主要是市场机制在影响产业结构,但面临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第二阶段从1949年到1990年,为计划经济起重要作用的阶段。第三阶段为1990年至今,这一阶段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市场机制对产业结构的形成变化起主导作用。本文的新意主要有两点:一是对上海在这三个阶段产业结构的特点,从二三产业比重、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比重、支柱工业构成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构成等方面考察其变化,分析每个阶段上海产业结构形成的原因和变动的规律,并进行三个阶段的比较研究。通过这一长期考察,把握上海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从而归纳总结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二是在分析上海产业结构形成和变动的过程中,将上海产业结构置于其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分工体系中,考察上海在分工中地位的动态变化,分析了需求结构和分工结构在区域产业结构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证明区域产业结构主要是由特定需求结构下的区域产业分工决定的,而市场机制又是区域产业分工的决定性因素。并通过近代和当代的比较着重分析了计划经济政策和外资经济在各个阶段对上海产业结构的不同影响,进一步分析了特定需求结构下区域分工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决定性作用。上海目前的产业结构呈现出重工业化和服务业化的两个趋势,而其最后的发展取决于上海与国内外其它地区分工的动态变化,无法证明其应该以工业为主导还是以服务业为主导,因为在上海目前的分工地位中,上海处于经济区分摘要工系统中心城市的地位,并通过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分工,引进外资,出口制造业产品,服务业和重工业在国内外区域分工中都具有相应的优势。因此,产业结构今后的转换应由上海与其它地区进行区域分工来决定。区域分工受到各区域众多因素的影响,产业政策不可能控制所有的影响因素。另外经济发展的复杂性,使制定符合客观规律的产业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转换的成本、风险和难度都非常大。在这一理论分析基础上,对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和实施的原则作了界定。即要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上以弥补市场失灵和发展幼稚产业为原则,科学合理地制定指导性的产业政策。区域产业政策应以促进区域合理分工为指导原则,避免主观确定产业结构应是什么状态,干预产业结构,扭曲区域分工所依据的市场信息。本文的主要内容结构为:第一章为引言和文献综述。第二章为近代上海产业结构的特点,形成原因和其历史必然性。第三章分析了1949年至1990年上海产业结构变动的过程,引起变动的原因以及产生的影响。着重分析了计划经济政策的影响和存量优势对产业结构形成和转换的影响。第四章分析了1990年之后产业结构的变动和发展趋势,以及其决定性因素。第五章对前面三个阶段进行了比较和总结,分析了计划和市场以及外资对上海分工和产业结构的影响,完成了本文论点的核心分析。第六章在前面得出的理论结论上,考察了产业政策的原则性和有效性。最后是本文的结论。关键词:上海产业结构市场需求区域分工产业政策abstractabstractnowcentralgovemmentsimplementingkindsofindustrialpoliciestointeenetheindustrialstnicturc.butthereisnorigllttheoryregionalindustrialstructureforindustrialpoliciestobejudged.policiesimplementedonthebaseofclassicaltheorywhichisthelaw0fcountries’,especiallydevelopedcountries’industrystmcture.andmostofthepapersjustdirectlypointoutregionalindustrialstmctureneedsrealizeheavyindustfializationandhigllratioofserviceswithoutdiscussionabouthowtoguaranteetheeffectivenessofindustrialpolicies.sotryingtochooseshanghaiverycompletere酉onwithitsownregionalfeaturesinchina.andwill柚alyzelongevolutionofshanghaiindustrialstmcturefigureoutthelawofre舀onalindustrialstructure觚destablishtheorybaseforindustnalpollcles.thispaperwilldividetheindustrialstmctureint0threestagestoanalyze.firststageisfromtheendof19mcenturyt01949inwhichtheindustrialstructurewasdecidedmainlybythemarketmechanismbutfacingspecialdomestic柚dintemationaleconomyenvironment.secondstageis五旧m1949to1990inwhichtheplannedeconomyheavyindustrializationstrategyofthecountryaf!f.cctedindustrialstnictureofshangllaideeply.amdinthethirdstage,丘dm1990tonow'themarketmechanismplaysthemainroleonindustrialstructureofshan曲ai.theinnovationsofthispaperfirst,dividedthelongtimeevolutionofshanghaiindustrialstmctufeintothreestagescomparethedifferences.withthislongtimeinspection cleartofindoutthelawoftheevolution0fregional industrialstmcture. second,during shanghai’sindustrial stnlctufe,try putresearch theindustrialof shail曲ai 0nthebaseof dynamic division system betweenshangilai andother re舀onsincluding other re西ons inahinaandothercountfies.findoutthat regionindustrialstructuresarcdecided therolesrc舀onplaysinthedivision abstract system whicharef0册ed themarketmechanismmain啦especially’tlirougll comparison0fthethree stages,then锄alyze planandmarket’sdifferentroles re酉onal divisionaild fegional industrialstmcturc. nowthe industrial structurc shangllaishowsthe features heavyindustrializationalldhigllratioofservices.inthe futures,the industrialstructurewill mainlycompose seconda哆industrywillbedecided dynamicdivision systemsh锄gtlai 90ingtobeincluded.becauseinboththe heavy industry柚d modemservices industryshangllai hasthe comparativeadv锄tage because shanghai’s thecentfalcity ofthe yan舀ze riverdeltaandis activein intemationaldivisionbyattractingforei印investment exportiildustrial products. regionaldivision锄ongre酉ons isaf!i’ected bymanyregional factors’柚dindustrial p01icy cannotcontmlauthef她tors.besides,thecomplex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developing theindustrial policy inlinewiththe objective lawto speedup industrial conversionwill generatevery伊eatcosts,risks anddifficulties. based0nanalysis 0fthis theory,the effectivenessandthe principles 0fthe industrialstlljcturearedefined.that is,to百ve full play tothemarketmechanismon thebasis0f meeting marketfailureand developing infant industries,devel叩the guiding industrial policy scientificauy rationally.regionalindustrial policy shouldbeto promotere舀onal reasonabledivisionas guidingprinciples avoidsubiective dete珊inationofwhatindustrialstateshouldbeandtoavoidinteention theindustrialstmcture锄dthedistonions ofthemarketinfo舯ation regional division rely t.hemainstlllctural elements 0fthis paper firstchapter introductionandreview0fijterature.chapterii isaboutcharacteristics,the causes anditshistorical inevitability shailgllaiindustrialbefore 1949.chapter iiiis going changesinthe process,reasons changesandthe leadingimpact of industrialstmctural0f1949-1990in shanghai.fbcus on analysis 0fthe impact 0fthe planned economic policy andthestock0ftheindustrial advantages onthefb珊ation andconversion0ftheindustrial stmcture.chapter 4isabout changes intheindustrial stlllctureand development trends0f1990 after,and itsdecisive factor.chapter vis o“he comparison previoustllree phases andconclusions.andconcludetheroleof abstract tlle pl锄,themarket,alldforeigil investment plays shailgllaiindustrialstmcture andindustrialdivision.finishtheodre analysis andthe points ofthis argument.1n chapter6,onthebaseof previous drawnc0nclusions0fthetheoretical study,柚alyze principleandeffectivenessofindustrial policy.final theconclusionsofthispaper key word: shail曲ai industrialstructurc marketdem锄d regional division industrialpolicies 声明及论文使用的授权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沦文是我个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 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 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 论文作者签名 本人同意上海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上网公布 全部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经审查,确认该论文已符合上海财经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的要导师签名芥也韵五戗 职称熬教 工作单位务财天?ee7年“占日 第一章导论 一、选题的背景 第一章导论 广泛地来讲,产业政策是指所有影响产业发展、产业结构的各种政策的总 和。自20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实施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施加影响,并 且通过理论归纳将其经济的成功发展,实现赶超归结为产业政策的实施。日本 的经验和理论界的研究结论为后发国家实施产业政策提供了经验依据和理论依 据。产业政策成为后发国家为实现其发展战略的干预政策的重要部分。我国自 建国以后通过计划经济体制,实施工业化赶超战略和重工业化战略来改变产业 结构,即提高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并提高重工业在工业内部的比重, 希望达到经济发展和赶超的目的。自80年代末的分权让利改革之后,不仅国家 在不断完善的市场机制基础上实行宏观调控政策或针对具体产业的各种政策, 同时,各个区域,主要指具有统一行政权力的各个省份,甚至县市行政单位, 在区域竞争中,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都通过实施产业政策、调整区域产业结 产业政策的实施,往往以达到改变产业结构为目的。产业结构是指经济中各种产业的比例关系,及它们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按照各种研究目的而区分 的不同类型,如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关系、三次产业内部的结构关系等,它作 为某个时点之前一段时间经济发展的结果,比较清晰简洁地反映了经济发展阶 段和特点;同时作为某个时点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发展的基础,影响着之后的经 济运行效率和结果。 因此,产业结构理论以及对区域产业结构的认识是实施产业政策来实现一 定的经济目标的理论基础。大量的文献‘表明我国各个区域都在实施不同程度影 响产业结构的政策措施,并且都提出要实现所谓的产业结构升级,即三次产业 1罗必良,1997:广州‘jf二海:都市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比较分析,决策参考第2期: 张固华,1995:韩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对,i:海产业发展的启示,上海统计第4期。 申俊喜、蒋伏心,2006:-t业化中后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选择——以我国苏南地区为例,江苏社 会科学第3期。 李唧红,2005:成都市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方略思考,技术与市场第8期。 杨咐萍、张波、苗颖,2005:辽中南城市群产业状况调查及结构优化研究,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第 22卷第6期。 第一章导论 要向“三二一"的目标努力,工业内部要实现重工业化、高加工度化、高技术 化,第三产业内部要增加现代服务业的比例等等。并且往往是以由国家历史经 验得出的“配第一克拉克"定理、霍夫曼定理、钱纳里标准产业结构等为依据, 直接将这些结论运用到对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的研究中,缺乏对特定区域 特定阶段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的论证。 在另一方面,直接提出应该实施什么产业政策比较多,缺乏对产业政策有 效性的严格论证。对产业政策的界定和选择,也都只有原则性的表述,而没有 具体到保证其产生期望效果的内容和条件。而产业政策发生作用,归根结底是 要影响到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和绩效。这就需要产业政策与微观层次的运行机 制相适应。 二、问题的提出 从区域产业政策的影响,可以更好地看出产业政策的真实影响,以及产业 政策怎样通过微观作用机制影响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本文希望通过尝试对区 域产业结构的形成、转换的演变规律的探讨,进一步认识以下几个面的问题: 什么因素决定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什么措施对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 具有正面作用,产业政策是否具有实施的合理依据,或什么样的产业政策才具 有实施的意义和效果。从而深化对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产业政策的研究。同时, 一个国家产业结构演变也是其各个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结果的总和,各个区域 产业结构的合理健康运行,才意味着整体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因此区 域产业结构问题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上海从近代以来一直在中国的经济中居于领先地位,其作为特定的经济区 域的特征非常明显。从近代以来,上海就是一个典型的城市经济区域,今天, 第一产业的经济增长贡献率已经为负数,只是由于具有对城市部分特定点农产 品需求的区位优势而少量存在。其产业结构演变不能简单地从三次产业结构演 变的国家经验出发,而必须探讨其二三产业结构关系及其内部产业特征。因此 本文将以上海为例,考察上海从近代至今的二三产业之间及其内部的产业结构 特征演变,以探讨区域产业结构形成和演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产业政策 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尝试回答上述的几个问题。 第一章导论三、文献综述 关于产业结构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经典的三次产业结构理论、工业内部产 业结构理论、第三产业内部产业结构理论。 经典的三次产业结构变迁理论以国家,主要是市场经济国家,的历史经验 研究对象,其基础是西方工业文明所确定的技术路线与人类生活发展的基础规 律。即人类消费需求的演变规律,和能源机械工业技术为发端的技术路线,从 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共同决定了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经济学家柯林 克拉 克在威廉 佩第的研究基础上,研究了人均国民收入变动和劳动力在三次产业 问转移去向的内在关联,提出了著名的“配第一克拉克定理”:当整个社会的经 济以第一产业为主体时,人均收入低,大多数劳动力集中在第一产业。随着经 济的发展,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人均收入增加,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 产业转移,这时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逐渐增大,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相对下 降。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大,人均收入大大提高, 劳动力主要向第三产业转移,这时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迅速增加,而第一产业 的劳动力比重则迅速下降2。库兹涅茨把三次产业分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对 50多个国家的截面数据和长期历史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随着经济发展, 发达国家第一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 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都处于不断下降的过程中,农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 用下降;第二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随着经济的发展略有上升,而劳动力占全部 劳动力的比重却是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第 三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比重随经济的发展略有上升但却不是始 终如一地上升,而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却是呈上升趋势。3钱纳里则更 迸一步地通过对国家历史数据的统计归纳法,建立了与国民收入水平相对应的 标准产业结构。4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根据技术标准把经济成长划分成六个阶 段: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近代科学技术开始在工业中发挥 作用,占人口75%以上的劳动力逐渐从农业中转向工业、交通、商业、服务业; 第三阶段,积累率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从5%提高到10%以上;第四个阶段是成 熟阶段,在这一阶段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有效地应用于生产,由于技术创新和新 2李悦,2004:产业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fi:版社。 3库兹涅茨(kuznets,s.),1985:各困的经济增k,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 第一章导论兴产业的不断用吸纳和发展,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第五个阶段是高额民众 消费阶段,这一阶段工业高度发达,主导部门转移到耐用消费品和服务部门。 第六个阶段是追求生活质量阶段,这一阶段主导部门从耐用消费品部门转移到 提高生活质量的部门,如教育、医疗、保健、福利、文娱、旅游等部门。并认 为任何国家在发展经济过程中,都要立足于本国经济现状,不能超越经济成长 阶段,只能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顺序发展。5 这些经典文献得出的结论具有坚实的实证基础,奠定了结论的客观性,反 映了三次产业结构发展的整体性趋势或者说在国家之间的平均趋势。但具体某 个时期一个国家的三次产业结构,可能与一般规律所表明的三次产业结构之间 存在偏差,这可能是由于政府发展战略或干预政策造成的,如中国建国以后实 施重工业化战略,在不高的国民收入水平上,却达到了较高的工业化和重工业 化程度,与经典理论揭示的国民收入和产业结构之间的一般规律之间存在偏差, 这是不合理的偏差。但每个国家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当时所处的国内外政治经 济形势、历史经济基础等决定了其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处于不同的地位,由此产 生的三次产业结构偏差,就是合理的。如克拉克和库兹涅茨依据不同国家不同 时期的数据,得出的结果就略有不同。在本文的区域产业结构研究中,分工对 产业结构的影响将是分析的重点之一。另外一方面,经典理论的历史数据分析 方法,也限制了它的预测性,如随着经济发展,一二三产业之间的相互影响, 融合,产生新的演变,需求结构出现新的特点,或者国家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地 位的变化,都会对具体一个国家的三次产业结构变化产生影响,而并不存在一 个适合各个国家的演变模式。在区域产业结构研究中同样存在这一问题,这对 我们依据区域产业结构制定区域产业政策的合理性有重要影响。同时,三次产 业结构经典理论是宏观经济研究,也是经济史研究的成果。因此在研究特定时 期和特定区域的产业结构问题时,应在经典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区域的具 体经济情况,审慎地运用经典理论进行分析。 关于工业内部产业结构理论主要有轻重工业比例,主导产业理论等。德国 经济学家霍夫曼在1931年出版了《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一书中,收集了近 20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时间序列数据,提出了著名的霍夫曼定理:在工业化进程 中,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下降的,即生产资料工业或者重工业在工业中占的比例 5罗斯托,2000: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中译本,四j11人民出版社。 第一章导论是不断提高的。6同三次产业结构一样,这一规律是国家工业发展历史经验的总 结,在区域产业结构分析中同样要结合区域经济所处特定阶段面临的客观经济 环境以及区域在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来借鉴这一理论成果。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提出了“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 理论",认为每个阶段都有起主导作用的产业部门,经济阶段的演进表现为主导 产业的交替。7主导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勾画了区域整体产业结构特征和发展趋 势,主导产业理论对区域产业政策实践具有更直接的指导作用,对我国区域产 业结构的影响也比较大。因此从区域产业结构角度探讨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具 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区域经济是国家整体经济的一部分,各个区域产业结构的构成综合成一国 经济的产业结构。因此,研究区域产业结构也应该从以上所提及的三次产业结 构、轻重工业比重、主导产业结构构成这几个方面去全面地把握一个区域经济 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关联特征,以及由此确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趋势。但同时, 由于各个区域的差异性,区域产业结构又不能简单地以国别经验和历史经验验 证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去解释和评价区域产业结构,这将是本文将阐明的论点 之一。 区域产业结构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 的研究,从三大产业划分及主导产业、相关产业和基础产业等概念出发,认为 区域产业发展模式应是以主导产业为核心,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结构体系,把 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概括为:区域内各产业之间在生产规模上的比例关系和各 产业之间的关联作用程度。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就是要选择出适合本区域的主 导产业,遵循需求弹性原则、技术进步原则、关联强度原则和动态比较优势原 则,按区域比较优势进行产业结构合理化,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产业政策的原 则:符合比较优势原则,随着经济和技术结构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依靠市场机 制来实现,充分考虑区域的各种因素,据此实施相应的产业政策去实现产业结 构调整。8另一个主要研究方向是区域间产业结构趋同现象的实证分析,主要包 6陈仲常,2004:产业经济理论和实证分析,蕈庆人学…版社。 7罗斯托,2000: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中译本,四川人民出版社。 5江世银,2004:区域产业结构调整‘j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郭万清,1992:中困地区比较优势分析。中国计划}}{版社。 马洪等,1999:中困地区发展’j产业政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李铁军,1998:面向新世纪的中困产业结构,绛济管理}{j版社。 胡荣涛等,2001:产业结构.‘j地区利益分析,经济管理日j版社。 第一章导论括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的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等方面。 对上海这一特定区域产业结构的研究也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张仲礼等认为 上海近代产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从以商业为主体到20世纪工业逐渐发展起来, 工商业相结合,并且商业占主导地位,是全国的工业和商业中心9。在工业内部, 产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轻工业占主导地位,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仅纺织、饮 食品两大工业部门的产值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就占到70%左右。m并且棉纺织业、 面粉业和卷烟业等几个重要行业,在1895年占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到三四 十年代,也在50%以上。而机器与船舶修造和电力行业代表的重工业部门的比 重从1911年到1947年一直在2%一5%左右。 这些研究成果根据对大量的材料和数据的考证和估计,描绘出了近代上海 经济的结构特点。大都认为,“从行业内在的结构状态来看,不仅轻、重工业比 例失调,而且行业自身内部的结构转换也十分迟缓,以致造成民族资本工业的 一个致命弱点,即对外依赖程度强、独立发展能力差,因而不可避免锘ij约企业 正常发展。”心对这一工业结构的形成,张仲礼等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一书 中概括为工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即轻工业与农业具有天然的联系,资金投 资少,工艺简单,熟练劳动力需要的也不多;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影响;市场 需求的影响以及经济环境政策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本文将对这一方面作进一 步探讨,并与建国之后进行比较,并着重考察外国经济势力在近代和当代产生 的不同影响。 关于1949年以后的上海产业结构特征,基本上认为轻重工业产业结构失衡 得到调整,重工业产业建立起来,并且在90年代初之前计划经济对资源的配置、 工业化战略和重工业化战略等的实施的影响非常大,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力 量。坩进入90年代之后,第三产业比重在1998年超过工业比重,不少文献根据 钱纳里的标准结构认为上海正在从工业为中心向服务业为中心转移,在产业结 构转移中应保留高端服务业,在长三角经济区域中合理分工,避免产业结构同 构,影响经济效率。也有文章强调在推进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也要继续加强 9张仲礼主编,1990:近代.卜海城市研究,j:海人民}i;版社,65—66页。 10黄汉民,1989:1933和1947年+l二海t业产值的估计,.1:海经济研究第1期,第64页。 11根据徐新吾、黄汉民,1997:上海近代t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339页附录计算。 12黄汉民、陆兴龙,2000:近代l:海t业企业发展史论,.卜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第28页. 13.i:海市经济委员会,1990: l:海t业40年1949一1989,}:海三联书店。 郑绍濂,高汝熹,1992:f:海t业结构调整战略.i田济人学出版社。 中共l:海市委党史研究室,1999:.j:海社会主义建设五l‘年,.卜海人民出版社。 郑凯捷,2004:从.与香港的比较中看上海产业结构的发展,上海综合经济第卜2期。 第一章导论工业的发展,防止工业部门收缩,服务业自然成长,导致产业结构虚高度化, 提高二三产业内部的竞争力,形成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发展。15这些研究成果 的判断大多基于经典产业结构理论,如三次产业结构理论,以及上海产业结构 目前的构成特点,没有将上海产业结构置于其所处的国内外经济中分工体系去 作动态考察。 关于上海产业结构的另一个研究热点是产业结构同构的问题。通过产业结 构相似系数等指标认为上海同长三角其他发达城市、或沿海其他地区发达城市 存在产业同构现象,分工不合理,提出要加快上海产业结构服务化、高技术化。 16本文将从分工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四、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本文将主要运用数据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通过对上海从近代 至今的三个阶段的产业结构特征和成因进行比较研究,试图从上海长期的产业 结构演变过程中,发现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对区域产业政策提出建议。 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一章为导论,第二章探讨近代上海产业结构的成因和 历史必然性;第三章分析1949年至1990年上海产业结构的特点、变动和影响 因素;第四章讨论1990年至2005年上海产业结构特征和发展趋势;第五章将 通过对前述三个阶段的比较和联系,着重分析计划经济政策、外资经济对产业 结构的影响。第六章在前面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产业政策合理性和有效性进 行分析,并在结论中给出关于产业政策的建议。 五、本文的新意及不足 本文的新意在于对区域特征明显的上海产业结构作从近代至今的较长历史 时期的考察。通过较长时间段的考察,以及不同阶段的比较,更好地把握上海 产业结构演变的过程,并从中归纳总结区域产业结构的决定性因素,为区域产 业结构和产业政策确立正确的理论基础。通过上述的分析方法论证了特定需求 张帆,2002:论开放体系下的l:海产业结构调整,华东经济管理第10月期。 j:海财经人学课题组,2001:面向2l世纪的.i:海产业结构优化,财经研究第l期。 ”龚仰军,2003:上海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i:海财经大学学报,第5卷第5期。 周振华,1999:上海产业发胜战略目标定位及其方针内涵调整,.i:海经济研究第12期。 16邓,占新,2006:长江三角洲城市带产业结构f川构现象‘jl:海的发展定位,华东经济管理第06期。 靖学青、陈海泓、王爱国,2004:长二三角产业结构趋闻与上海产业发展战略取向,上海经济2004增刊。 第一章导论结构下的区域分工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决定性作用,不同区域通过分工以及在分 工中的动态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转换升级。 在本文的分析思路下,仍存在不足之处。一是由于时间和篇幅的限制,无 法用各个区域长期时间序列数据全面把握各个区域分工合作、产业转移和结构 转换的全景和具体实现过程。另外,在有限篇幅内进行长期的比较研究也使对 每个阶段的分析不够详细、细致。 第二章近代上海产业结构的特征和成因第二章近代上海产业结构的特征和成因 第一节近代上海产业结构特点 一、工商业相结合,商业占据主导地位 上海经济具有自身的鲜明特征和全国的影响力,毫无疑问是从近代中国上 海作为最早的五个通商口岸开始的。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开放,是由于其独特的 地理位置——处于长江入海口,海运和水运的交界处。在通商之前,运输业就 比较发达,尤其是航行于北洋航线。在地理因素设下的历史前提下, 上海的经济状况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相结合的典型封建社 会经济形态开始渐渐解体,制造业和商业快速发展起来,上海成为当时中国的 工业中心和商业、贸易中心。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对包括 中国在内的不发达国家由主要为商品输出转向资本的大量输出,外资工厂在华 投资设厂又以上海为最集中的地区,此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也开始发展,上海 成为全国的工业中心。因此,上海成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经济体,以工业和 商业贸易为主体。但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贸易中心和商业中心,即使在20—30 年代商业在经济发展中仍占据主导地位喁。这可以从工商业注册资本额的比较中 得到部分的证实。上海1933年工商业合计179.028千元,工业公司注册资本 59,606千元,占33.2%:商业公司注册资本占66.8%。外国资本家在上海投 资,更明显地表现出商业的主导地位,如在1936年总投资中,工商业合计l, 348,272元,工业投资336,434,占24.9%,进出口投资1,01l,838元,占 75.1%。上海的工业发展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并且全国工业集中上海、南京、 武汉和重庆几个通商口岸,1933年南京工业占工商业注册总资本的37.6%,1929 年武汉为27.4%,1942年重庆为26%,而其余地区都很低。19可见,全国经济的 ”徐新吾、黄汉民,1997:.卜海近代t业史,l海社会科学院{l{版社,第2页。 18张仲礼主编,1990:近代.f:海城市研究,.i:海人民}“版社,第66页。 19以上数据均fjl臼陈线l:中周近代工业史资料第pq辑,三联书店,83—84页。 第二章近代上海产业结构的特征和成因发达区域的工业比重都普遍比较低,这一结构特点,与城市经济在工业化后期 表现出的第三产业比重超过工业比重的特征性质是不同的,而是工业发展还不 充分的体现。 二、工业内部轻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上海工业内部的结构比例,在1894年前可以大致从投资额结构中看出来。包括外资工业和本国资本工业在内,按照各工业投资额估算,机器与船舶修造 业约占五分之一多一些,缫丝、棉纺织业等纺织工业约占40%以上,其它各个 行业的投资额不超过lo%。若就本国私人资本而言,则机器船舶修造业只占 3.1%,纺织工业(包括棉纺、缫丝、轧花)占86.4%,其它几种轻工业总计不 过10%左右。20这一时期外资集中投资于航运业为其商业服务,所以船舶修造业 投资比重比较大,反映了商业占据优势、外资经济以商品输出为主的结构特征。 表2.1.1 近代上海中外资本10个主要:[业行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结构 单位:产值(万元),比重(%) 年份 1895 19ll 1925 1936 1941 行业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棉纺 1711.5 59.8 4864.2 40.6 24520.7 41.6 45322.0 38.3 38563.o 33.5 缫丝 313.9 10.9 1443.8 12.1 1727.6 2.9 1270.3 1.1 56.2 0.0 毛类 35.0o.3 38.9 2525.82.2 2430.2 2.1 面粉 1530.012.8 7744.3 13.2 6891.7 5.8 2781.6 2.4 卷烟 85.2 3.o 537.6 4.5 4871.2 8.3 10526.0 8.9 18901.0 16.4 造纸 19.9 o.7 99.6 0.8 265.1 o.5 821.0 o.7 1540.7 1.4 火柴 60.2 2.1 90.4 o.8 476.8 0.8 526.1 o.5 713.6 o.6 制药 39.0o.3 273.6 0.5 1001.6 o.8 2050.o 1.8 机修 100 3.5 344.8 2.9 1314.0 2.2 2051.2 1.7 2051.2 1.8 电力 6.7 o.2 99.9 o.8 1469.9 2.5 4086.7 3.5 4154.6 3.6 合计 2297.4 80.2 9084.3 75.8 42702.1 72.5 75022 63.5 73242.0 63.6 其它 566 19.8 2894.9 24.2 16201.1 27.5 43204 36.5 41904 36.4 合计 2863.4 100 11979.2 100 58903.1 100 118226 100 115146 100 根据徐新吾、黄汉民主编的《.1:海近代1=业史》附录2l计算。 从1985年一直到1949年,在工业内部,上海形成了以纺织和饮食品业等 丁日初,1997:i:海近代史1895一1927,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二卷142页。 10 第二章近代上海产业结构的特征和成囚 轻工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如表2.1.1所示10个主要工业行业在工业总产值中 所占的比重可以看出,轻纺食品行业产值占绝对优势,一直在7096左右,代表 重工业的机器修造业和电力行业的总比重一直在6%以下,其中上海民族资本机 器工业总体规模一直很小,它在上海民族资本棉纺织业、缫丝、毛织业、面粉、 卷烟、造纸、火柴、制药和机器九个行业产值中的比重从20世纪20年代到三 四十年代,一直仅占1%左右,即使加上官僚资本和外国的机器工业在内,其产 值在9个行业中的比重也只占3%左右。如果把所有大机器新式工业的产值加在 一起,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外资本机器修造工业的总产值在上海全部工业总产 值中的比重更低至2%以下。21轻重工业部门结构一直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据统 计,近代上海工业经过100年的发展,至1949年,重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 的比重仍仅占11.8%,重工业之外的其它轻纺、食品、手工业的产值则占88.2%。 22 另外,从工厂数、资本额等方面来看,轻工业同样占据优势。根据1920年 及1922年的调查:纺织业和饮食品业占据绝对优势,上海纺织业厂数占33%, 资本占38%一39%,工人数60.1%(22年为56%),产值占45%(22年为35.5%); 饮食品业厂数占lo%一12%,资本额占19%一23%,工人数1l—13%,产值30一37%, 其中最重要的是面粉、卷烟。其次为服装用品、皮革及橡胶品制造业、造纸和 印刷业。化学工业中,少数从事制造化学原料,大多数仍以火柴、烛皂及化妆 品等为业。机械及金属品业进展甚速,但工厂规模较小,厂数占14%一18%,但 产值则只占2%一3%,工人数占5%,资本额所占比例更小。23 近代上海产业结构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城市经济体的形成、由商业占据绝对 优势向制造业和商业相结合转变,但商业仍占主导地位;工业内部轻工业占主 导地位,并以纺织业和饮食品业为主,机械制造业代表的重工业制造业则微乎 其微;第三产业内部也以传统商业贸易、交通运输为主,金融业也具有一定规 模。据洪葭管的计算,在1936年时在沪银行、钱庄和信托公司营业额资力(包 括已缴资本、存款、公积金、兑换券的总和),共计327,19l万元,占全国金 融资力合计数683,924万元的47.8%。24 21黄汉民、陆兴龙,2000:近代.卜海t业企业发展史论,j:海财经人学:l{版社,28页。 22张仲礼主编,1990: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423页。 陈线l: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四辑,三联书店,22—24页。 24转0i自张仲礼主编,1990: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90页。 11 第二章近代上海产业结构的特征和成因 第二节近代上海产业结构形成的原因 商业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 近代上海商业发达,在产业结构中,商业一直占主导地位,商业资本在工 商业总资本中占据绝对优势。这主要是由上海作为国内贸易中心、商业中心决 上海处于沿海沿江交通枢纽地位,以及作为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成为全国最大的贸易口岸。从贸易货值占全国的比重来看,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 30年代高的达60%以上,低的也在40%以上,1931年占58%以上。至解放前夕, 上海的进出口贸易占全国的比重更大,1946年进口占85%,出口占62%,1947 年进口占75%,出口占60%,1948年进口占79%,出口占7l%。25另一方面,上 海还是近代中国的埠际贸易中心,是内地广大地区产品的集中出口或转口中心, 同时也是进口商品输入内地的其他城市和农村的转口中心。1895—1927,除个别 年份,上海对外贸易赤字巨大,主要靠上海与内地埠际贸易的顺差来平衡。据 一般估计,上海进口商品的80%左右是销往内地的,只有20%是在本地消费。 衢1936年时上海的埠际贸易值包括转口贸易值为8.9亿元,占全国各通商口岸 埠际贸易值的75%,1940年更增加为13.2亿元,占全国的88%。27 因此,上海也成为商业资本的集中地。在抗战以前,外资对金融业的投资 仅上海一地即占其总额的79.2%,在对进出口商业的投资中,外资在沪投资要 占80%。28商业资本的集中,促进了上海商业的持续繁荣。在20世纪工业资本 发展起来之后,由于工业集中在轻工业部门,原料和市场都依赖全国和部分进 出口,因此反而进一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由于工商、金融企业的集中,近代上海成为万商云集之地,他们既带来了 产地的生产信息,也带来了销地的需求信息。这些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市场的信 息传递和交流,也使上海成为近代中国工商、金融各业的信息中心。29因此,在 由交通条件决定的优势下,以及随之建立的信息优势和金融优势,使得上海在 25张仲礼主编,1990: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人民}}5版社,p87—88. 26丁11初,1997:上海近代史1895一1927,j二海人民…版社, 1997年版.第二卷,p25 27张仲礼主编,1990:近代卜海城市研究,上海人民{f:版社,第88页。 嚣张仲礼生编,1990:近代.卜海城市研究,.i:海人民fij版社,第47页。 嚣张仲礼主编,1990:近代上海城市研究,j:海人民:fj版社,第23页。 12 第二章近代上海产业结构的特征和成因 全国的商业领先地位,得到不断的强化。 上海的这一商业中心地位,反映了它在全国经济中的分工地位。即上海一 方面与中国其他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地区进行分工,转运出口其产品。另一方面 作为国外工业品和国内农产品、工业原材料和手工业产品之间分工的商业枢纽, 来参与国际分工。在国内外贸易中,必然有区域需要承担商业的分工角色,而 上海正是凭借了地理交通条件和通商口岸的开放和资本集中的条件,成为商业 中心。 二、工业内部轻工业占主导地位的必然性 近代上海工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轻工业占主导地位,并且纺织、饮食品业 占据绝对优势地位。这首先是由于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相结合的基础上, 向工业社会转变的一般规律决定的。 根据最终需求的特点,首先是轻工业能够发展起来,再通过轻工业对农产 品的中间需求,促进农业的产品结构转化和生产效率提高,然后农业向工业转 移劳动力,促进轻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轻工业另一方面的中间 需求,即对机械设备的需求,以及轻工业市场扩张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会推动 重工业部门的发展,引起产业结构转换。因此,关键是两个有力的需求,一是 对轻工业产品的有力的最终需求,二是轻工业对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的有力需 据研究,几乎所有的工业化先行国家在发展之初都经历过或长或短的轻工业主导型发展模式阶段。这种选择的必然性产生于轻工业在产业关联体系中的 前后关联特性和吸纳资本的能力。国际统计资料和一般经验已经证实,二元结 构转换和产业升级的初始动力,来自轻工业所满足的最终需求和轻工业本身对 中间投入品(农业部门产品)需求的扩张,带动农业部门结构转换。同时,轻 工业的前向关联效应引起整个产业体系结构变动。包括总量扩张带动轻工业内 部结构调整以及刺激轻工业的供给结构调整,也刺激重工业部门的相应扩张, 推动产业结构向重加工业部门倾斜,形成新的材料和设备供给体系。产业扩张 效应由轻工业向重工业渐进式传导,使结构变动与资本形成处于同一过程,可 以减轻经济起飞的负荷,不至于出现因资本短缺而使结构凝滞或因总存量体系 13 第二章近代上海产业结构的特征和成因 失衡而起飞无力的局面。 但是近代上海工业结构从19世纪末一直到1949年,一直保持着轻工业的 主导地位,则需要进一步从近代上海面临的特殊的经济环境,包括国内经济环 境和国外经济环境来进一步分析。在近代,尽管上海处于全国经济交换链条的 高端,但上海的工业是依赖于全国或国外市场的需求的。这是在分析区域产业 结构中必须考虑的问题。需求之外的另一个决定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是区域分 工。根据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区域竞争力或者在计划经济下的政府计划,不同的 区域具有满足不同的需求的能力或权力,形成不同的区域产业结构。下面将从 这两方面进行考察。 (一)对轻工业产品需求不足造成产业结构转换的动力机制缺乏 在制造业中,民族资本投资集中于轻工业,可以从其资本薄弱,技术基础 差等方面来解释。但我们看到外资投向也较大程度地集中于轻工业,如1925年, 上海中外资本工业中,重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还不到5%,其它纺织、食品 等轻工业则占95%以上。31全国的情况也是如此,如1933年,包括中外工厂, 生产资料工业厂数l,357家,占26.4%,生产价值370,955千元,占生产总 值2,076,322干元的16.8%。生产资料的重要部门,机械制造业更是少得可 怜,它仅占产值o.9%,如果加上矿业产值367,439千元,合共才728,240千 元,亦不过占总值30%。32又如按民国26年(1937)登记工厂的分业统计数字, 所谓的重工业包括冶炼、机器、金属品、电器、交通用品和军械等工业,合计 不过占厂数的16%,资本额的4.4%,工人数的7.3%,而机器工业占总厂数的8.6%, 但资本总额中仍不足1%,可知不过都是些小规模的修理厂而已。1947年生产资 料和消费资料工人数分别占19.38%和80.02%。33半殖民地旧中国机器设备一直 重要工业原料基本上被舶来品所垄断,国产品无插足之地。鹪 从出口商品结构可以看出,先是以丝、茶等几项大宗商品为主,之后,丝、 茶在出口贸易中的份额持续下降,海关统计上一度被称为“杂货”的商品在1931 年达到出口贸易的82.5%。杂货主要是包括大豆、豆品、铁砂、生铁、锡、蛋、 石磊,1996:中国产业结构成冈‘j转换,复口.大学出版社。 31丁日初,上海近代史1895一1927,i:海人民出版t. 1997年版,第二卷142页。 32陈线l:中闺近代_t业史资料第叫辑,二三联书店,9l页。 33陈线l:中罔近代工业史资料第pu辑,三联书店,92—93页。 34张仲礼主编,1990:近代上海城市研究,j:海人民出版社,第33l页。 14 第二章近代上海产业结构的特征和成因 蛋制品、籽类、油籽、猪鬃、肠衣以及皮革皮具等农矿初级产品和手工产品, 生产水平最高的纺织工业制品中纺织品占出口总值的比例也只是从2%上升到 8%。35可见中国同国外的分工是以工农业的分工,农矿产品同工业品的交换关系 为主导的。中国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上海也不可能拥有足够国际市场去支撑产业 发展,其主要依赖的是国内市场。 正是依靠国内市场,轻工业尤其是纺织、饮食品等行业实现了进口替代, (包括外国资本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设厂在中国生产),就是依靠相对广 阔的国内市场。如棉织品的进口相对地、也是绝对地下降,1931年始终没有达 到全部进口值的8.5%。这主要是因为轻纺工业、饮食品业属于最终消费品, 并直接与农业部门进行产品交换,具有相对广阔的国内市场。而生产资料部门, 以机器工业为主要内容的重工业部门却并不具备进行进口替代的条件。 在近代市场经济环境下,机器工业的发展要以轻纺工业等轻工业部门的中 间需求达到一定规模为条件。而国内经济以第一产业占主体地位,如在1933年 的国内净产值中,农业当然显得最大,按照1933年的物价占65%。所有的‘工

  项目经理与各管理人员、班组签订的责任书及考核表

  061高大空间工业建筑采暖方式的对比研究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行政管理本科《浅谈我国行政文化的现状与对策》论文

  楚辞招魂-《楚辞招魂》为谁写的,懂的来啊,谢谢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花钟》ppt课件2

  贵定县独木河江边窑水电站工程环评报告公示

  2022年社区护理题库社区常见慢性疾病的护理与管理试卷与答案_社区护理题库

发布评论

分享到:

我的微信号:13391219793 (左侧二维码扫一扫)欢迎添加!

你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站地图